相关推荐
(集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通过这次教师礼仪的集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以前对教师礼仪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教师礼仪就是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要得体,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敬人律己就行了,但通过对教师礼仪的系统学习,使我懂得了它不仅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它还内含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大特点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专业与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素养,以下是我通过学习对它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师资,即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教师不仅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规范自我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务必身体力行,不允许学生做的,自我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时也务必做到。就像滕野先生一样,他对鲁迅的教育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因为他内在的高尚品德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正所谓德高于内,才能溢于外,因此我们要通过自我不断的学习,加强德行提升,把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现给学生;
师表即要我们要为人之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礼貌道德修养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我,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好示范作用。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在党和人民信任的那个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不能够误导子弟,不能传授伪科学,不能非议党和政府,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教育法、教师法,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
师心就是要有爱心,无论是对幼儿园、小学生还是初中生,我们都要像对待自我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要懂得尊重他们,与他们互动时要使用礼貌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待孩子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果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而恶语中伤学生,不仅仅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必须能得到提高,一名有爱心的`好老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因为他们懂得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表现出的亲和力也拉近了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在给落后生解答问题的时候选在自习课上,然后轻轻的坐在学生旁边,一边交流一边给与解答,这样他们就会没有紧张感,比较容易理解。
素养方面我觉得比较好理解:政治素养就是要我们思圆行方,立端立正,爱祖国,爱自我的民族和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只有自我做到这些,才能进而去教育学生,使学生构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法律素养就是让我们要有法制观念,当今社会是法治的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作为教师不仅仅自我要懂法守法还要学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教育自我的学生不犯法;道德素养就是要我们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家庭道德,XX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坏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可见道德素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专业与文化科学素养,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富有人文精神,同时还应具有科学、钻研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懂得量力而行;为人处世的素养:就是教我们做人要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潜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礼貌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教师礼仪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上越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学习礼仪,多以礼仪来规范自我,努力使自我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喜欢,学校放心的好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2近日,有幸聆听了x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筑梦人”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了身边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五位党员教师用其鲜活的故事传说向我们传递着信念、奉献和创新,让我们见识到党员应有的风范,意识到前行的道路还很长,要坚定信仰,坚守平凡的岗位,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他们都是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故事传说也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让我感触最深是杨韧老师的报告——《快乐传递与爱前行》。杨老师现在是x市西园新村小学嘉和苑校区的德育副校长,同时也是一名毕业班的班主任。三十多年前,她“自投罗网”承担班主任工作,凭着“当一个好老师”的`初心,用实干和担当收获了骄人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的个性,她坚持着“班级家”的理念,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告诉他们人生幸福生活的秘诀、帮助他们找到快乐,让每名孩子都能实现自我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她创新性地建立了“杨老师聊天室”,与每名孩子、每个家庭对话。“杨老师聊天室”不仅是学生们心灵寄托的港湾,也成为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成功地让班级部分单亲家庭复合,还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她的行为也许比不上陶行知,比不上一个个伟大的教育家有影响力,可她用执着的敬业精神影响着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灵魂,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命运。古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应以他们为明镜,学习他们的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学习他们的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学习他们的恪尽职守。我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尽精力的奉献。20xx年,和所有同学一样,我走入了工作岗位,来到庐阳区素质教育基地工作,单位地处偏僻,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每天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从最初的迷茫不安,到现在的自得其乐,我也找到了我人生的价值所在,这绝不是喊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共产党员在基层教育工作中的坚守。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五位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她们带给我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还是一支号角,激励着 第 10 页 共 17 页
我不断追求;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他们平凡而又不凡的事迹,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必须要向他们学习,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3在乡村,留守儿童由留守老人带,这就出现了一个教育难题——孩子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起的良好习惯,一回家、一放假,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家园共育也有了一个大前提——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家长,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为把家长引领到科学教育孩子的大军中来,她请专家进行育儿知识专题讲座,定期给家长开放阅览室,并定期带领教师进行全员家访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帮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知识。但这些,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为了更好地改变家长的思想意识,经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指导,郭文艳为家园共育换了一个新思路,她带领幼教团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社区大学。
郭文艳勇做排头兵,她带领老师担任社区大学的义工、讲师。刚开始,社大的学员还是以孩子家长为主,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都积极参与其中。面对山区这群年龄参差不齐,甚至目不识丁的农民学员,老师们大胆创新,设置丰富的课程内容,让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体味生活赋予他们的意义,让他们通过学习,不仅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截至目前,参加社大的学员有600余人,辐射周边15个村庄。梁漱溟先生说过,“一所理想的乡村学校,不仅要成为一所好的育人场所,还要成为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如果说乡村学校是传播乡村文明的精神场域,那么川中幼教人就做传播乡村文明的使者,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走进川中社大,让村里的吵架声和搓麻将的声音变少,让歌声和读书声变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家园共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只是家长有了成长,甚至还为村民们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教育人的力量。
山区虽有些寂寞,但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嘈杂,可以让人很自然地静下心来呼吸,可以让人在远山近水间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20xx年1月8日,应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的邀请,郭文艳代表川中幼儿园参加了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第二届活教育共同体”研讨会,并在此次会议上与大家分享了川中幼教人的`教育故事;3月8日,她又接受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第十届学术研讨会;20xx年6月,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幼教工作者,登上了中国学前教育的最高讲堂——中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给3000余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讲解川中幼儿园的教育故事。现在,作为全国第一所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幼儿园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教育典范。20xx年,川中社区大学荣获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xx年2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川中社区大学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教育家》《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川中的事迹40余篇,受到了业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20xx年11月20日,她带着川中的故事走上了博鳌教育论坛20xx年年会的讲坛。
9年的坚守和奋斗,川中幼儿园的故事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走向全国,走进东北师大、河南大学等高校,走进北京、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在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里,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中,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郭文艳带领自己的团队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乡村教育的美丽篇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41993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郑丹娜被分配到垂杨柳中心小学当老师,教美术和历史。第二年,她成为班主任,教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
初为人师,郑丹娜理解的“教育”很简单,把学生盯紧了、看住了,把成绩搞上去,拿到流动红旗。面对四十几个学生,郑丹娜觉得“顾此失彼,每天能说一车话”。教室在一层,办公室在三层,她连回办公室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为了显得有威严,二十岁出头的郑丹娜装出不苟言笑的样子,绷着脸,把学生“管得严严的”。学校要求靠右行走,郑丹娜就告诉学生哪怕两个人去上厕所也要站成纵列;学校要求保持纪律,郑丹娜就每个课间到教室里监督。学生们怕她,甚至有小女孩猜测郑丹娜有60岁,理由是“我爷爷就60岁,特别严肃,不爱笑”。
如今回忆起来,郑丹娜觉得那时不懂教育也缺少方法。她曾经准备了一个剪报本,把从报纸上看到的管理和教学方法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并经常跑去听老教师的课,模仿和借鉴,努力让课堂变得有趣。
1998年,郑丹娜进入语文中心组,开始专门教语文。
一开始郑丹娜讲课只站在讲桌前,局促、放不开。市里的'老教师来她的班上听课,直言不讳地指出:“情感性不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游离在语文教学之外。”老教师告诉她,要想把学生吸引住,先要把自己吸引住。
郑丹娜决定拿自己的儿子“练手”。那一年儿子不满一岁,咿呀学语,郑丹娜每天给他讲故事,“关上门,家人也看不见。我就连蹦带跳,手舞足蹈,特别夸张。”儿子被逗得咯咯笑。
慢慢地,郑丹娜“放得开了”,感情更充沛,和学生的交流也在增加,上课不再藏在讲桌背后,而是敢于站在学生中间,有了沟通和互动。
成为“小豆包们”的“自己人”,郑丹娜花了几年的时间。现在,课余时间,经常有一群学生围着她聊天;小男孩有了“心里喜欢的人”,会偷偷说给她听;小女孩因为自己个子矮发愁,也会找到她倾诉……
郑丹娜说,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南风和北风的故事:南风和北风比谁更有力量。有人穿大衣走过,北风施展威力,冷风劲吹,那个人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上阵,送来轻微的暖风,那个人最终敞开了胸怀,脱掉了大衣。
她希望,成为像南风一样的老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5人生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认真学习我县教育系统的“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典型事迹,他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进取精神、担当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抚卷暗思,夜不能寐。
参加工作以来,我也曾三尺讲台挥热汗,作业教案堆成山;机关工作十八载,亦是呕心沥血,砥砺奋进。但与他们相比,总感觉少了一些东西。他们的生活在坎坷中前行,在忙碌中收获,在悲喜中经历,在痛苦中领悟,在得失中选择,在平凡中精彩,在知足中快乐,在遗忘中洒脱,在阅历中成长,在历练中坚强,在给予中快乐,在简单中幸福。我知道,就是这样一群人默默的成为涉县教育事业坚实的脊梁。
现如今,我到职教中心任校长,更能深切体会到一线教师的艰辛与不易,他们不忘初心,甘守清贫,恪尽职守,他们有良心、有责任、有诚信、有担当。对标先进学楷模,以楷模为镜、以楷模为鉴、以楷模为范,作为一名校长我感慨颇多。
要向杨献平校长、赵保和校长学习,一切以事业为重,大公无私,廉洁奉公,顾全大局,先人后己,办事公道,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赵保和校长夙兴夜寐,激情工作,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工作中要发扬公仆精神,牺牲精神,求实精神,律己精神,不务虚名,艰苦朴素,对事业忠贞不渝,对名利素不计较,对同志以诚相待。
要向王二红老师、高永爱老师等楷模学习。他们身上体现最为感动的一点是有爱心。作为一名校长更要有爱心,时刻牢记一个不爱教师、学生的校长不是一个好校长。爱要靠办实事、做好事来体现。到职中任校长以来,教师工作上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思想上各种苦恼,精神上正当的需要,时刻放在心上,摆在自己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竭尽全力,诚信实意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我校的好同事、好战友教务处主任陈乃堂同志,今年暑期培训会后突发疾病不治身亡,噩耗传来,我内心阵痛无比,擦干眼泪,带领领导班子奔赴医院处理后事,多少天的煎熬,多少天的泪水,多少天的委屈,多少天的误解,只能用一颗爱心去包容去化解。我知道,当老师被困难和逆境困扰时,也是教师最需要得到理解、同情、关怀与支持的时候。此时,如能涉身处地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及时帮助其摆脱困境,解除困难,不仅能动之以情,使其从校长的行为中感动和感化,进而通过内化作用,形成强烈的心理推动力。
通过学习“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深深体会到,爱是校长实施有效领导的一把金钥匙,爱能开采心灵深处的宝藏,爱有万钧之力。因为,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对于一个知情、多情、重情,又蔑视权势的.知识分子来说,将会从心连心、心贴心、心靠心的热忱服务中领悟到,在这样一个理解人、关心人、善解人意的校长手下工作,怎能不安心,怎能不尽心竭力?对标先进,暗思自己。今后一定要做到:凡事都要身体力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因为我们是真理的传播者,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是教书育人的指导者、实践者,是做人做事的示范者。
对标先进,完善自己,今后一定做到:严于律己,不与民争利,大公无私,以身立教,让教师信得过、想得通,心里服。
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只有这样,作为一名校长才能在广大师生心目中得到承认和认可,才能赢得敬佩和信任,其言其行才能影响人、鼓舞人、团结人、感召人。
“十大楷模在心中,不断前行攀顶峰”,立下拳拳志,耕耘杏坛永不悔。此刻,深感肩上担子重,心里压力沉,力争做一名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者,言行一致、勇于开拓的创造者,努力做平等待人,体察师情的知音朋友,做有主见、有远见、有真知灼见的良师,做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礼贤下士的益友。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6王振义院士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待人谦和,甘为人梯。每次都坚持把自己的学生列为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而把自己排在最后,甚至不参加署名,目的是让年轻的研究骨干承担更大责任。在事业顶峰期,1996年,当选工程院院士的第二年,王振义教授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了42岁的陈竺。“人生就像抛物线,有峰顶,也会衰退,一旦进入下降趋势,就要及早地退,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干。”20xx年开始试行通过教学查房形式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延续至今。这是20xx年他自创的特殊查房方式,即每周一由学生提交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形成“考卷”,他利用一周时间搜索全球最新文献,思考、分析后“答卷”,并在每周四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今,95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每周四的“开卷考试”。十多年来,“开卷考试””就以如此实实在在的方式帮助一位位患者,也丰富着临床医生的见闻与学识。
“解决患者的问题”,这是王振义院士一生不懈探索医学创新的动力来源,也是他始终“停不下脚步”的原因。他常说这样一段话:“爱国,首先就要爱自己的事业,我这一辈子看好了一种病,而我最遗憾的是只看了这一种病,还有很多病没有攻克,病人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祖国奋斗。”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7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工作了十三年,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帮助下,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多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什么,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先做。这样可以说服学生,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这样才能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以传授知识、吸收间接人类经验为重点的实践活动,更是特定情感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节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真诚平等地与学生相处,我的真诚赢得了学生的真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从心底告诉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愿意向我求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即使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在我身边提问,从他们的表情和讲话中表现出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自信、自强、进步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8郑丹娜一直没有离开所热爱的班主任岗位,在工作中创造了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悄悄话”、“心情晴雨表”等富有个性、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郑丹娜刚参加工作时,把教育看得比较简单,总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对学生“盯紧了、看住了”,不愁班级学生成绩和常规考核上不去。她后来发现,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一番思索、实践,在她教的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了一个用来写“悄悄话”的本子。她开始尝试与孩子们互写“悄悄话”,以了解孩子心灵秘密。从20xx年开始,她坚持每晚主动给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一个月保证跟每位家长和孩子电话沟通一次。郑丹娜以她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执着的理想信念、独特的教育理念,增进了教育、教师与广大民众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了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9他用13年的努力把原来只有120多名学生、76名教师,濒临倒闭的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在校生5300多人、专任教师286人的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xx,辽宁省平建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高级讲师,朝阳市人大代表。1997年上任以来,他倔强地选择职业教育,用满腔热情拥抱他钟爱的事业,规划愿景,着眼未来,实施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倡导“团结、向上、忠诚、奉献”的平建职教精神,树立“师生偕行、励志弘进”的良好校风,用他的执着和睿智带领自己的团队书写了平建职业教育的传奇:20xx年学校易址新建,20xx年全面投入使用,20xx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20xx年晋升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xx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目前,学校已经由13年前只有120多名学生、76名教师、濒临倒闭的状况,迅速成长为国家中职示范校、辽宁职教的旗帜、朝阳教育的窗口、平建发展的名片。学校快速崛起的背后印证的是他成熟的育人理念。
一、坚忍负重,夯实平建职教基础
面对社会的歧视、家长的怀疑、教师的懈怠、学生的放弃、校园的破败、资金的匮乏……xx果敢地提出了“条件保证、环境熏陶、精神引领、教师示范”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他抓住校风、师资、条件这三个束缚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扭转风气、树立形象为目的,实施科学管理。建章立制,以严谨的作风营造良好的校风。他始终坚持原则,坚持正义,逐渐被教师认可。在学生管理上,他坚持秉公办事,不送人情,不给面子。因为学校管理,他得罪的人无数,有同学、有亲属、也有领导。学校开除的学生中有街头混混,有教师子女,有干部子弟,有自己的弟弟……他的叔叔因为他开除弟弟打电话痛骂他时,他默默无语,眼含热泪;街头混混到家里砸玻璃、摔电话、撕衣服,他面无惧色,正气凛然。虽然他铁面无私,使亲情淡了、友情薄了、感情浅了,但他拥有了全校教师的信任,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职教学子,拥有了他钟爱的职教事业。他的无私无畏彻底扭转了学校的学风、教风,形成了“师生偕行、励志弘进”的良好校风。
有了良好的校风为基础,他开始大手笔设计学校建设。项目总投资9800万元,校园占地20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硬化、绿化、美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配套完成了48个专业实习、实训室和4个实训车间,设备总价值达2300多万元。学校建设期间,资金匮乏,他去县、跑市、赴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使学校建设达到标准和如期完工,他无论晴雨、不分节假,一直坚守在工地。硬是在缺资金、无经验等情况下带领平建职教人把学校建设成平建教育系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了平建职业教育的“多校合一”。由于费神劳心,工程结束后,他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夜里经常失眠,人明显又黑又瘦,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称,岁月在他的脸上写下了道道痕迹,在他的头上染上了厚重的白霜。身体垮了,本应该休息一段时间,但看到“多校合一”后,校内的混乱局面,看到学校搬迁后的百废待兴、杂乱无章,他放弃了休息,放弃了治病,坚持带病上班。抓统一、抓管理、抓教学、抓建设,硬是在人心涣散、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用一年时间将学校建设成了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苍老的背后透出的是欣慰的笑容。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的条件好了,风气正了,人气旺了,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自20xx年起,学校年招生人数始终位列全省第一。学校的发展为辽宁省职教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xx多次在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特别是20xx年8月31日,全省职教中心校长联席会议在平建召开,学校建设工作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会后,中等职业学校和政府主管领导组成的参观考察团接连不断。他的育人理念在指引平建职教发展的同时,在辽宁职教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典范作用。
二、科学运营,实现学校全面发展
xx科学确立了“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精神特区”的全员育人理念,进行有效的队伍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他竭力把学生作为学校的名片去雕琢,形成了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以“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管理”为核心,以“一年成型,二年成人,三年成才”为主线,以爱为根本的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式、阶梯式的德育模式。他始终站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制高点,用职业教育的前瞻意识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指导全体教师编制了内容更符合企业要求、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形成了国规教材与校本教材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相适应、基础平台与专业化方向相衔接、具有平建职教中心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模式创新中总结确立了专业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衔接、实习岗位与所学岗位群相对接、职业素养的形成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吻合的具有平建职教中心特色的实习、实训新机制。他研究制定了完备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建立了“校内一年级有实习日,二年级有实习周或实习月,三年级有校内外结合的顶岗实习”的长效实训机制。各专业实习实训开出率均达98%以上,所有设备实现了安全、高效利用。实现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成功的学生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平建职教中心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在朝阳市首屈一指,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1%,对口就业率达到93.6%,就业稳定率达到92.9%。
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他坚持“管住心、凝成神、塑造魂”,通过规划学校愿景,让教师对学校充满希望;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让教师有精神之魂;通过诚心用人,让教师有用武之地;通过各级培训,让教师有先进理念。逐步将对教师的制度化管理内化为精神文化管理,形成了一支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0三尺讲台,是小天地更是大事业。王利深知教育教学可以做得平凡,不可以沦为平庸,所以他始终定位做一位优秀教师。
置身课程改革进程中,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面对不同的学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乃至于创造性地发挥,实践一种“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者不甘于做承前启后的教书匠,而是做一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急先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作间隙,他总是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和相邻学科的书籍,厚厚的一摞书成了他办公桌的标配。当别人在玩手机、侃大山津津有味时,他却对读书乐此不疲。别人笑他不合时宜,他也不争辩,他深知: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只有登上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只有技艺高超,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王利老师的课堂上,不乏生动和激情,不乏智慧和深刻,因而广受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作为班主任,他把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他深深体会到要想做一个合格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这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和源泉,但更要懂学生,要善于叩开学生心门,做他们的倾听者与知心人。在当前环境下,很多孩子可以与伙伴无话不谈,但对老师却缄默不言。
为了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王利自费购买很多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他还仔细观察孩子们对什么电影、明星、歌曲、游戏感兴趣,他就亲自体验,努力做到与班级学生同步成长。课堂上、闲暇里,当王利就一些热点词侃侃而谈时,学生眼中流露出的不仅是钦佩,更是一种亲近。教师,只有放下高高的师道尊严,俯首甘为孺子牛,才能真正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大学毕业后,他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白天忙没有时间,他就常常利用晚自习后去家访。常常家访完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点多,第二天早上还要5点多起来准备上早课,虽然很劳累,他却孜孜不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同样如此,想理解一个学生,必须走进他的家庭,这样施教才能有的放矢。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王利老师一直把这句话当做他的座右铭。 “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桂贤娣的师德报告,看似聊家常,实则直击人心,与我而言更是如此,扪心自问——
一、我还有教育激情吗?
下午1点半左右报告开始,刚刚经过长途奔波,且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全程站着脱稿演讲,情绪高昂,谈吐幽默,内容真实而不夸张。整个会场几百名老师被桂老师激情营造的强大磁场深深吸引。听过很多场报告,这次报告最吸引我,让我真正的意识到人的热情和激情原来有这么大的魔力,这应该就是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人格魅力吧。正值壮年的我在教育岗位上已经工作二十多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好像已经消磨了热情,丧失了激情。这次报告正如醍醐灌顶,教育热情和激情对于教师怎能缺失?我是该警醒了!
二、我是真的“爱岗敬业”吗?
桂老师荣誉等身,“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每一个国字号的荣誉都记录了她超越常人的“爱岗敬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有可能在工作中迸发出那么多的教育智慧,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不辞劳苦、精益求精,最终在同行中成为佼佼者。想到自己在工作中,随着职业倦怠感的增强,不时地感觉教育工作的“心烦”、“心累”。和桂老师相比,非常惭愧,桂老师唤醒了我心中那份曾经有过的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我有持续的努力吗?
桂老师业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参加区里的赛课二获奖。本来她是没有机会参赛的,但是当她知道了比赛的信息之后,就千方百计的争取参赛的机会。为了得到参赛的机会,桂老师动用了各种“手段”。当区里的`领导听了桂老师的语文课后,对桂老师的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破格给了桂老师参赛的机会,也正是桂老师工作中踏实的态度和专研精神让她的课堂赢得了领导的认可。教育需要技术,教育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因为努力有过成功,现在只有持续的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成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本领,将自己的事业成功与学生的学业成功连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我有“用心”教育吗?
感佩桂老师的教育智慧,一条条教育“妙计”构筑一个幸福的教育人生。教育的过程需要智慧,做一个智慧的老师,让教育“润物细无声”,让教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现实生活中,我与大多数老师一样,认认真真的备课、兢兢业业的上课、辛辛苦苦批阅作业、加班加点的课后辅导,埋头教学事务,而忽视学生德育,无视自身专业成长,试想这又如何生长出教育的“妙计”,形成过人的教育智慧呢?
五、我是学生最需要的人吗?
桂老师为学生准备了许多零钱,告诉学生需要用时可以随时来取;她甚至为女学生准备了生理期的用品,以备学生的不时之需。心里想着学生的一切,努力为学生提供方便,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要力争做一个学生最需要的教师,这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努力目标。“实现之,则幸福至!”
充满激情的桂老师,爱岗敬业的桂老师,积极追求的桂老师,心中装满大爱的桂老师,向您学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2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了高教、职教、中小学、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入选。杨士莪院士扎根水声学科教育72年,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学成回国后,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专业,参与培养了中国首批水声专业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开创了中国水声教育的`新格局。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他带领团队开展水声定位系统研制,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研制等重大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将课程建设与思政建设紧密结合,把水声学作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战场,带领学生加强基础研究,全力攻坚关键技术,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荣誉。
据介绍,自20xx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单位每年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20xx年起,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宣传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进一步提升优秀教师宣传表彰的力度。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3朴航瑛,女,朝鲜族,1967年11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她29岁时就患了癌症,但两次大手术、8次化疗带来的身体创伤没有击垮她,相反她以惊人的毅力坚守着三尺讲台,把满腔母爱献给了无数她喜爱的学生,换来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纯真的爱戴。她信奉“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好,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育人理念,在学校紧缺班主任和数学教师的情况下,转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带病一丝不苟地忘我工作,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她开创了主题家长会模式,与学生家长和科任教师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一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曾获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身已缺 志弥坚 我以我血吐芳华
19xx年,朴航瑛被检查出癌症,一个月内连做了2次大手术、连续几年做了8次化疗,为此她丧失了怀孕生子的能力。面对还不知病情的女儿,父母不得不强颜欢笑,背着她以泪洗面,忍受着心灵煎熬。在惊恐、悲伤、绝望中度日如年。第二次手术回来后,在她还怀着憧憬当妈妈的美好愿望时,却无意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她仅有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看着终于控制不住泪水的父母,一个月内经历两次大手术都未掉过一滴泪的她抱着妈妈痛哭、哀求:“爸爸、妈妈,救救我!我不想死,我才只有29岁呀,我真的舍不得就这样离开你们呀!”一向严肃的爸爸老泪纵横:“坚强些!女儿,我们一定能挺过去的!”
是的,正是家人的爱让朴航瑛战胜了病魔,并且坚强地活了下来。生命的长度变短了,随时有可能消逝,如何让生命更有厚度?她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是啊,我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我可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要把母亲般的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在休养后又重新登上讲台。
因为是林区学校,学校师源相当紧缺,在学校紧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情况下,校长信任朴航瑛,让她改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她毅然挑起重担,这个消息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立即掀起了学生调班的热浪。有个学生还未报到,就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调到了别的班;个别家长听说要担任她女儿的班主任,也到校长那哭闹;分到她班成绩第二名的学生还未报到就转到了延吉;有的人甚至给领导发短信:一个朝鲜族老师,怎么能教汉语的数学?一个身患过绝症的老师又怎么能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同事们也善意地说:“20多岁的人了,改科,一切从头开始,还担任班主任工作,你能扛下来吗?单单是教学这一块你就得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呀,更何况你的身体能承受得住吗?”这一切都压得她想到过放弃。方校长找她谈心:“正因为你很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所以才安排你担任这项工作。我相信你的能力!有什么困难咱俩一起扛。”欧阳副校长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难呀,但头三脚一定要踢好。”是呀,当班主任难!从语文改教数学难!家长的质疑更难!面对着家长的质疑、朋友的担忧、学生的外流、调班、家长的哭闹,这一切,让健康的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经历了绝症折磨过的她。但在领导鼓励下,很快调整了心态。不能走别人的老路,应有创新。她又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用平常心对待班级的状况,默默承受调班、转学,家长的质疑等状况带来的压力;一丝不苟地忘我工作,视生如子、严格的要求、耐心的辅导,培养优秀的人才。失去了作为母亲资格的她,把她的母爱又一次在学生中得到了释放。走出了泥泞,取得了成绩。
忍病痛还做麦田守望者 让责任行走在学生心之涯
朴航瑛的班里有一个女学生寄宿在姑姑家,因与姑姑闹矛盾而离家出走。朴航瑛听说后,冒雨骑摩托车来到4公里外的女孩姨妈家把她送回了姑姑家,并作孩子姑姑的思想工作,给她的家断了这件家务事。在初三时,这个女孩厌学,在她的工作下,终于使孩子重返校园。毕业前这女孩的眼睛肿大、疼痛、大清早就来到了她家(因为姑姑家孩子因脑肿瘤去了北京)说病情,朴老师带她来到了医院,得知眼部囊肿破裂,做主让大夫给做了手术。之后又买了些好菜和水果陪她在家吃。
当学生李某的爷爷奶奶因亲人去逝去山东奔丧,苦于孩子无法照顾,打电话给朴航瑛,她欣然担任了照顾学生起居的任务。有几个学生的父母在外工作,有父母开店顾不上孩子的,还有留守在老人家成绩有些偏科的,她就利用晚上时间,无偿的看着学生写作业,检查作业,有时学生的练习册完不成,把他们领到家中,给他们做些好吃的,让他们做作业,从而感化学生。每年的中秋她都将留守学生聚在家。
班主任既要抓教学,又要抓班级管理,由于这几年心力交瘁,朴航瑛手术多年的刀口又发炎了,伤口撕心裂肺般地疼痛,医生建议她休息,朋友、同事也都劝她休息。20xx年6月,正值初三复习关键时期,朴航瑛怎么能舍得丢下班级的孩子们呢。她说:“不能为了我的一时,而误了孩子们的一生呀!”她选择了忍着疼痛上课,上课时豆大的汗珠从她脸上掉下来,手扶讲桌,生怕自己支撑不住,学生不忍心看下去。癌症虽然使她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但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学生就是她的一切。望着他们懂事的双眼,朴航瑛更不能休。伤口每天都要处置一次,那种巨痛难以忍受,但她都咬牙挺了下来,就这样,她每天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往于医院、学校之间。持续治疗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休息一天,也没有耽误一节课。学生被她的举动感染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当幼稚的学生做出有悖于常理的事时,朴航瑛给予学生宽容,送给学生一轮明月,唤醒学生的良知。她班有一个性格孤僻、举止出格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当薄弱,一首诗也几乎没有几个字能写对。对于这样的孩子,该怎样面对?是放弃,是呵斥?有一次,语文考试成绩下来了,这个女生面对着很低的成绩,用桌板直拍头,边哭喊着,尖叫着,换来了同学的不满和呵斥。平时同学就很排斥她,因她的举止,都说她怪。班长上办公室找朴航瑛。朴航瑛走进教室,把她叫来出来,先肯定了她的用功和老师的.关注,告诉她不能以这种形式发泄,“人生多有不如意的事,当面笑,背后流泪,不能太看重分数,应重过程,寻找原因,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人生的路还长,不能这点都受不了。老师这辈子顺过吗?有些事不是靠哭闹能解决的。当我们面对许多不如意的事,只是调整心态,跟别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素养”。朴航瑛又找到这位学生的家长,说了此事,希望这几天避免跟孩子发生冲突,不要让孩子因学习而想不开而出现不愉快的事情,毕竟孩子不是靠学习这一条唯一的出路,健康、快乐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理解。
在朴航瑛的帮助下,这名学生成绩有了一些起色。朴航瑛经常鼓励她,在学生面前也非常认可她的能干、值日工作的细心到位,使她在学生中的威信逐渐提高。在一次指导学生朗诵时,发现这位学生的声音很甜,就让她朗诵了一段词。可当要上台之前,这位学生又说:“老师我要不行了,我害怕,我要晕过去了。”同学们一片哗然,但稳定情绪后,她又上台表演了,而且表演比较成功。
一次主题班会上,朴航瑛又让这位学生表演了一个小节目。她表演得很出色,后来让她主持了两次有关挫折的主题家长会,使她在家长和同学中得到了认可。在这位学生遇到困难时,朴航瑛劝慰她:“人生就像你主持的挫折主题家长会中《你也在井里吗》的故事,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中摆脱困境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了上面。”在朴航瑛的鼓励下,这位学生挺过来了,心灵没有留下阴影,也增强了自信。朴航瑛让她代表班级参加了四人组小合唱比赛,结果赢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至今在许多地方朴航瑛给予了比她别人更多的关注。朴航瑛曾对这名学生和另一个女孩说:“你们跟老师一样,自身形象没有那么优秀,但不要太在意你的弱势,多发扬自身的优势,让别人因你的优势而忽略你的劣势,要善良、正直、友善、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带上自己的思想阳光、你的个性微笑。”
朴航瑛常说:“作为教师,不要放弃弱小者,因为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棵草都有泛绿的时候,要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拼搏的三年带给朴航瑛的是有益的成绩,但更多是留给了太多的回忆。她同届的一位班主任曾调侃地对她说:“你说,小朴,你今天的成绩是你成就了你的学生,还是学生成就了你呢?”她回答说:“二者兼有吧,因为我和孩子一同成长,是学生的精彩成就了我,不是说老师最自豪的是教出来让自己崇拜的学生吗?”
责任与良知 让朝鲜族教师听来了汉族女孩的深情呼唤
朴航瑛的学生很幸运,因为他们不仅有亲生的汉族父母,还多了一位朝鲜族妈妈。走进天桥岭林业中学,老师们都说,朴航瑛班上的学生特别有礼貌、有教养,见人点头问老师好,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给你鞠躬。原来,这缘于朴航瑛平常有意识地对孩子们进行朝鲜族传统礼仪教育。例如,见到长辈要鞠躬,长辈面前不插话,长辈不说话孩子不能先端起饭碗等。时间一长,某些朝鲜族风俗习惯竟在孩子们身上不时闪现。一位学生家长说:“自家孩子原来如同泼皮猴子,这一阵子像换了个人似的,彬彬有礼,闹得俺们两口子心里直嘀咕,这孩子别是出了什么毛病吧。”朴航瑛听了,却是会心一笑。
班级一名学生在作文里深情地写道:“朴老师为了我参加全国英奥大赛,把自己心爱的电脑奉献了出来。半个月来我每天利用晚上时间占有老师的电脑在网上收集资料。有一次,电脑系统升级,家里的电脑一律不能上网。老师就带我上网吧一起去收集资料。有一次,我的脚不注意崴了,朴老师就亲自骑着摩托车接送了我几回。时间紧时,朴老师就派她的爱人用摩托车接送我。别的同学羡慕我说,你除了有个亲妈,还有位朝鲜族妈妈呢!”
已经考上延边二中的冯某,提起他的朝鲜族——朴妈妈仍然如数家珍。她清楚地记得,两年前中考,她临上车前,朴妈妈硬塞给她一大包零食。考上延边二中的他来到了朴妈妈家,从衣袋里拿出了成绩单,说:“老师我没给您买什么东西,我想成绩单应是给您最好的礼物吧!”朴航瑛看到离校的孩子仍然没有忘记自己,高兴地请孩子们上饭店吃饭,一起聊天,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他们鼓劲儿。20xx年1月,冯金同学又忍不住想念起她的朴老师,发短信说:“朴妈妈,最近没和您联系,但我没有忘记您,我在努力学习,为天林中学争光,我的心您懂的。”话语间,朝汉民族师生就这样心手相连。
师生、家校情感齐互动 母爱绵长无绝期
朴航瑛注重开展情感提升、互动式、有意义的主题家长会模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初一阶段的四次主题家长会都是感恩教育系列:《暴走妈妈陈玉蓉》的视频,邹越教授的《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感动中国田世国捐肾救母》的视频等。因为活动主题丰富,家长会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找到了切入点,使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在初二时,朴航瑛开展的四次主题家长会是挫折、磨难教育系列:《受过挫折的阳光更美》、《笑傲挫折、笑对人生》。
20xx年末,朴航瑛因病在黑龙江省住院治疗。由于带的是初三毕业班,她惦记班级,完全没有治愈就要求出院。校长关心她,让她不要继续带班了。但她还是放不下这个班,回家休养了几日,又继续接任了班主任工作,在她的心里,再苦再累也要把心爱的这批学生教到毕业。
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上,刊载了描述朴航瑛事迹的一段话:“癌症虽然使我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但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学生就是我的一切。”这些话语质朴无华,透射出一位与病魔与死神搏斗取得“完胜”之后,悟透人生真谛,从而把无尽母爱全部转投到学生身上的心灵感悟。
这位在许多孩子眼里“个子不高,但浓缩的都是精华;声音很甜,至少有四个加号;思想很前卫,电脑很精通,与学生交谈没有什么代沟”的班主任,给别人的感觉是乐观、坦然、豁达。说起学生的成长经历,朴航瑛如数家珍,两眼放射出母爱的光芒。她的情感式德育活动、她的注重情感提升、互动式主题班会,给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们以莫大的启迪。在会场播放的视频里,在那间完全属于她和孩子们的天地里,放满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鲜花,展现着一位教师的博大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是的,因为朴航瑛相信,爱不会付之东流。她更相信老师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因为三尺讲台是她永远眷恋的绚丽舞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4学生都喜欢叫他“小白”。
他就是余杭区高级中学英语教师白福庆。
白老师所带班级班风朴素,成绩出色,高考成绩优异。至今已培养近10位学生进入清华、北大学习。但白福庆并不满足于此。他一直想在自己的教学中寻找一种平衡,既让学生在高考中出成绩,又帮助他们更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白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的一些顽皮疏忽而责备求全,相反,能先听学生讲,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很多时候,白老师都会记得给学生们留着一面“涂鸦墙”。因为人总是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不剥脱他们成长机会,就要宽容面对他们的不足,微笑地引领他们,“欣赏”他们的“破坏力”。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白老师努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追求高效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国际事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在英语教学上,白老师努力做到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即学到语言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又浸润文化,启迪心智。
20xx年,白福庆老师被评为杭州市第九届教坛新秀,之后陆续获得区师德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20xx年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但这些荣誉在白老师的学生心中也许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白老师永远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个可以为他们指引方向的“小白”。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4
xx,xx年xx月生,xx年xx月毕业于xx学院化学系,初中化学教师,曾担任两年生化实验室管理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是教师中的楷模。几年多来,她怀着追求教学改革美好未来的一颗赤诚之心,在努力地学习着,默默地实践着,不敢有半点懈怠。要想把改革工作做好,自身必须加强学习。在这几年中,她上网查阅了大量有关课改的资料,学习杜郎口、洋思的先进理念,观摩课改名校的课堂实录,多次外出学习培训,真正领会了课改的实质,从根本上转变了观念。
一、教学上不断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左老师担任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已有五年时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不满足于原有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由“启发式教学方式”到“探究性教学方式”,由“学生被动接受”到“学生主动钻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善于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以思促能,授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学生欢迎。同时狠抓落实,对每次考试成绩显著进步的同学大力表扬,对退步显著的同学耐心帮助寻找原因,树立信心,争取赶上。x年至x年连续三年中考成绩都名列前茅。
二、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左老师能够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不断的进行充电工作。其次,她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喜欢化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左老师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聚焦策略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左老师善于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左老师善于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和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她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做老师的课堂上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5脑瘫孩子也能集中教育?残障孩子也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出色?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
在周美琴的主张下,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接收听障、智障孩子外,又招收脑瘫孩子入学进行集中教育的任务,此举开创了全国的`先河。
脑瘫孩子的集中教育一无课程,二无教材,三无师资,周美琴带领老师们从引进智障教育教材,到“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到实行“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从每天一节康复课,到康复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再到24小时康复理念的确立……益智、康复、生活技能、心理及沟通与交往等课程模块及跟踪评估体系等一系列机制,为脑瘫孩子提供“全面营养”。这套行之有效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的学校模式,最终荣登上了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
随着医教结合的不断推进,周美琴的服务半径,从一所学校辐射到外区,并扩展到全市。20xx年,上海率先探索成立了5个听障和视障指导中心。周美琴作为第三听障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在浦东和奉贤普通学校就读的所有残障孩子提供巡回服务。
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超过百万人,其中残障儿童8000多名——周美琴对他们“如数家珍”。这是因为,20xx年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中心落户浦东特殊教育学校,周美琴又担任了中心主任。周美琴领衔组织了沪上18位特教领域及医学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对所有特殊学生开展科学、精准、全纳地考前评估,帮他们“解锁”成才立交桥。前几年有名脑瘫学生通过评估坐轮椅参加中考,考场按中心要求,考卷由老师帮他翻页、每半小时扶动一下身体,孩子最终考进了区实验性示范性优质高中。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